日本有哪些值得旅游的地方
濑户内国际艺术祭(Setouchi Triennale)是以濑户内海岛屿群为舞台所举办的当代艺术艺术节。每三年举办一次,首次举办为2010年。
我们这次濑户内之行主要在艺术祭岛群的十多个小岛中主要选择了四个点——直岛、丰岛、高松、宇野港,并外加不属于艺术节内,但是也十分值得一看的尾道和广岛。
直岛是我们的第二站。
我跟两个朋友是从东京乘飞机到高松再坐船去直岛的。
东京到高松的飞机一小时,乘船也一小时,但我们在高松其实停留了两天。虽然我们旅行的时间在濑户内艺术祭的夏秋两季的休息时间,但是很多常驻作品还是都开着,而且人并不多。
高松港也是濑户内艺术祭的城市之一,除了随处可见的现代艺术,此处还盛产乌冬面。关于高松,丹下建三以及我们仨半夜特地打几千日元的车去乡下泡的神秘温泉,我打算放到另一篇文章中详细写来。
今天这篇,就单独聊聊直岛。
在去直岛的轮船上,我坐在有空调的舱内,从窗户往外望,画画儿。这轮船跟我在波士顿附近的Nantucket岛上乘的差不多,只是装得更加欧式,座椅也更加舒服。
我身后有一个一直在做数学题,眉头紧皱的高中生,一个小时左右的航行,他完全没有抬起头的意思。还有直接躺下睡在座椅上的日本中年妇女(当然不是日剧里那种美美的富太太),和看上去满脸童稚天真的白人大叔。
一百多年前,直岛是一个以捕鱼为主业的小岛,1917年三菱集团开始在直岛修建铜冶炼厂,直岛开始繁荣起来。然而几十年后,由于环境污染和工业衰退,如同中国的农村,岛上的人口减少,青壮年大多都离开去大城市了。
1987年,日本的倍乐生公司(Benesse)的董事长长福武总一郎买下直岛南部地区并邀请了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一起设计开发,并将其作为一个现代艺术的旅游岛屿进行宣传,这才开始了直岛的新纪元。
一下轮船,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草间弥生的红南瓜。
这个位于海边的红南瓜与位于岛上另一面的黄南瓜相互呼应,是经常印在各种对外宣传印刷品上的地标。
草间弥生是一个红发的中年日本女艺术家,据说她童年的时候就酷爱南瓜,她曾在采访里说过她记得年幼之时相遇一颗连着藤蔓,跟她说话的南瓜,“摸起来柔软,颜色和形态又十分有趣。” 我觉得她与高迪在某些方面相似——都创作的是充满致幻感的作品,还有从小就喜欢玩儿花花草草。
第二处一下轮船就能看到的艺术品,是妹岛和世的海之站,这是轮船的港口,有一个礼品店,一处休息区,大巴乘车处和行李寄存处。
如果不仔细看,你可能都会忽略它的存在——它太轻盈,开放式,跟周遭环境融入太好,以致于我溜达了半圈,都全然不觉自己站在一个站内。妹岛和世也是一位日本女建筑师,她用镜像,细柱,玻璃构建了一个真正的“海之站”,不把人圈在一个空间内,而是让人可以自由呼吸,随意走动欣赏海景,却也能够享受到一个站台提供的各项功用。
我们乘大巴去我的发小——在东京读建筑的罗枪枪同学——定的民宿。在这个民宿中我与一个艺术家的故事在豆瓣上写过,这里不再赘述。
在直岛上乘大巴要注意拿一张行车时刻表,因为大巴来的时间中间间隔比较长,尤其是晚上,错过一班可能就要在没有路灯的黑暗中徒步很久。只是这个岛上十分安全,被野猪袭击的概率似乎要比被人袭击大得多。
晚上我们就是这样,错过了班车,在路上走了很远,穿过了一个完全没人的村庄(还真的有点可怕,也没有路灯),才觅得一家小餐厅。
这家小餐厅在山坡上,还比较有名,叫Cafe Salon Nakaoku。
餐厅内很有情调,晚上八九点还是人满为患,客厅中间还有个迷你画廊,老板长得像知乎上写日本的李三水,从我们进去到离开独自一人一杯杯喝酒,孤寂而满足。
既然写到了吃,就提一句岛上的美食吧。
其实从我们买的日文guide中可以看到岛上是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的,东西结合,从现场烘培面包到手冲咖啡再到各式海鲜刺身寿司,这里都可以找得到好去处。
在港口可以拿一张地图,地图上详尽地标明了地址和开放时间,就可以找过去了。只是岛上物资不充足,很多餐馆每天都是定量在卖,吃完了就没有了,所以早去也是一个吃到饭的前提!
第二天清晨起床,我去问了民宿的艺术家在哪里吃饭,他抱歉地告诉我:因为现在不是艺术季期间,并没有很多吃早饭的地方,但是他推荐了一个孤零零开在半山腰的面包工坊,叫做Pan Tocori,基本每天都开,有各种新鲜烘焙的选择。
▲孤零零立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半山腰的Pan Tocori,每天早上都有新鲜出炉的面包
我们连着两天早晨都在那里买的早餐,然后再在旁边的自动售卖机买的冰咖啡。面包房里一个沉默寡言的大叔独自做面包,里面还不允许拍照,感觉有些连话都不允许说的禁欲感。于是,我们就坐到门外的椅子上,一边聊天一边吃饭。
在来到直岛之前,我在高松(这也是濑户内艺术祭的一个城市之一)的书店里买到了一本介绍濑户内建筑的,英日对照的书。这本书中不仅收录了许多关于这些现代艺术作品的图片,还有作者自己写的论文性文章(英语好得不行!)。罗枪枪告诉我,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个在直岛上有作品的建筑师,叫三分一博志。
三分一博志很年轻,六几年生人,对于建筑师来说已经是年少有为了。他在濑户内艺术祭的作品有两个,一个是直岛大厅,另一个是犬岛上的犬岛精炼所美术馆。
后者我没有去过,但由濑户内的官网得知也是一个有意思的项目。它由近代化产业遗产铜精炼所的遗址改建而成。在使用了犬岛产石材和矿渣砖的空间中,可欣赏以三岛由纪夫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三分一在直岛的这个建筑可以说是我的最爱之一。我们去的时候没有什么游人,里面也没有艺术展,可以随意参观。它是作为地区居民的体育?文娱及文化、民间艺术活动等各类团体的活动基地并用于防灾基地和葬礼的多功能设施。
三分一在对周围的风水、太阳运行等信息进行了约2年半的详细调查后设计的这个大厅。
直岛大厅的屋顶从远处就能望见,也是这个建筑最特别的一点。三分一在他的书中写道:此建筑由两种不同的屋顶组成,都是用日本扁柏制造,而这个作品的主题则是将直岛的原材料传承给下一代。
直岛是一个人口不过4000的小岛,三分一在这里开始了他的“直岛计划”,旨在设计结合直岛本土文化,现代艺术和基础建设的建筑。
好的建筑作品是让你会觉得有对话的,更甚者,如我,就觉得我跟三分一心心相通。他就像是知道我的心思一样,在我想上厕所的地方设计了厕所,在我想看星星的地方露出了留白,在我不想脱鞋的地方设计了石板路。这种感觉难以名状,说起来也感觉矫情,但是,基本上就是这样啊。
除去三分一博志,岛上的很多其他艺术作品都很有参观的意义。如果是在艺术节期间去的话,可以买一张通票,参观所有岛上所有艺术项目。我们是单个买的票,也不贵,平均下来2,30人民币看一个小的展。
因为所有的展览内部都不能拍照,所以下面我将几个印象最为深刻的项目的图片从濑户内的官方网站(瀬戸内国際芸術祭2016)上找到,推荐给大家:
家计划系列作品-"Haisha"
(网站注:家计划是对直岛特有的房屋和寺庙神社等进行改建,将其空间作品化。在现在人们生活的地区,建筑融入了居住者当年的时光和记忆元素。计划始于1998年,目前对外开放7处。)
家计划系列作品-"Gokaisho"
家计划系列作品-"Kadoya"
Ando Museum: 「安藤忠雄的美术馆位于保留有旧街道的本村地区。外观为老民宅,内部却为混凝土空间,建筑本身即是作品」
这些项目都是一些比较小的,一天内就能参观完的项目。
重头戏还是在Benesse House Area(倍乐生之家周围)的安藤忠雄设计系列。倍乐生控股公司是直岛文化村的支持者,这一个区域全部以集团名字命名,也全部都是安藤忠雄的作品,主要包括一个需要很早提前预定的宾馆——倍乐生之屋 (Benesse House),地中美术馆,李禹焕美术馆,还有宾馆内部的美术馆。
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是我以前就在读的一本书,它并不算是一本完全的建筑学著作,十分好读,也包含了许多作者年少时的旅行记录和对于城市的直观感受,不是学建筑的不难都理解。
安藤在他的另一本书《在建筑中发现梦想》中谈到他造访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塔里埃森(Taliesin)(他的工作室和学校)的时候,看到建筑在广大的沙漠中:“地平线的那一端看起来就像是一条和缓的曲线,浮现长长的通道,在那里除了大得惊人的仙人掌外,没有任何让人感受到生命里的物品。造访当地的人,都一定会怀疑为什么要在这种地方造房子……粗犷又充满生命力的建筑群傲然存在,这本身就说明了一切。”
这种 「有机为本、与自然共生的态度」是他所向往的,也是在他的美术馆中可以清晰可见的一种态度。
安藤于1988年接受委托,在直岛上开始设计建筑。他认为,在一个交通不便利的岛上设计美术馆,在最开始也让他有点犹豫。然而正如安藤所说,“与世隔绝的环境,其实具有适合现代美术馆肩上的无限可能性,而且从哪里可以眺望濑户内海的美丽海景。”
地中美术馆就切实地给我了这种感觉。
我们去的时候正在下雨,从售票处拿了免费的伞,要走大概五分钟到真正的美术馆。
进去了以后完全不能拍照,也不能大声说话,进入展厅需要排队和脱鞋。管理非常严格,但是这样也保证了每个人的观赏体验。
在这里,常驻展示的是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詹姆士·特勒尔(James Turrell)和瓦尔特·德·玛利亚(Walter de Maria)的作品。
▲ 莫奈的《睡莲》,虽然在各大博物馆都看过,但是在完全自然光下看到它原本的色调,还是第一次。
James Turrell的可以走进去的迷幻荧光空间
▲ Walter de Maria的作品让我想到星战,尤其是走到顶端,日光直射头顶,有种在《第五元素》里的科幻感。
▲ 地中美术馆内的咖啡馆,面朝一望无际的大海,可能是我去过最美的咖啡馆。
▲ 地中美术馆全景
当然,我也有对于安藤作品的疑问:虽说将美术馆埋在地下是为了避免破坏濑户内海的风景和自然环境,但是明显挖空了很大一块山体,这样做到底更高明吗?
就在附近的由韩国艺术家李禹焕与安藤合作的李禹焕美术馆也是使用了同样的手法,将美术馆嵌入山体内,以天窗引进自然光,以光影的效果来柔化混凝土墙壁所带来的生硬感。然而这种方式带给人一种深藏地下的挤压和人工感,这可能也挖空山体造大型建筑群给人视觉上的副作用之一吧。
李禹焕美术馆门口的雕塑稍稍平衡了一下馆内的水泥压抑感。
▲ 走累了休息一会
从地中美术馆往上走就是Benesse House。
然而,上坡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有一些审美疲劳。从一个灰色地下空间走到另一个,然后再走到一个在山顶上建立的相似的空间中,好像是进入了一个完全的建筑师的内心世界。
只是这种审美疲劳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而是美的东西一下子这么多,让我不再像刚踏进地中美术馆时那样连连惊叹了。
最山顶的建筑属于Benesse House的酒店住客才可以进入,所以我还有些后悔没有定那里。感觉是可以度蜜月的那种一生去一次的地方啊。
晚上时分,我们饿得不行,然而身边除了饮料的自动贩卖机并无其他,而大巴也要等到将近九点才来。于是我们就打算去Benesse House的法餐厅Terrace
Benesse沿海边修建的这家餐厅风景是绝对美的,全落地玻璃窗的结构,并沿海放置了一对对面朝大海的桌椅,不远处还能看见草间弥生的黄南瓜。
价钱大概是10000日元一个人,5个course,需要预订。我们能有座也估计是因为不是艺术节期间去的。
实话说,虽然是fine dining,餐厅的服务态度却不太好,食物味道还行。
最令我印象深的是面包上得特别勤,每一道菜都要特别上一次面包。我最开始的时候还在跟朋友抱怨怎么不上餐包,我都要饿死了,然后后来发现送面包的阿姨源源不断……
吃完饭去黄南瓜看了看,这次总算没人了。
▲ 草间弥生的另一个作品黄南瓜
从直岛离去的时候,我觉得内心是被震撼到了的。在一个如此偏远的小岛上看美术馆和在城市里的感觉很不一样。
在城市里,你走出来便是正常生活,在这里,内外都很超现实,像是在一个小说中穿行。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没有在糊弄,可以感受到满满的诚意。小岛虽然孤寂,却让人思考自身,过去与未来。
▲ 小镇随处都是风景
安藤曾经说过,旅行是他唯一的,最重要的老师。他所谓之旅行,就是要离开日复一日的惰性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并与自己进行对话。我很庆幸有机会在这个年纪可以与能够对话的朋友环游世界,并且将这些从心升上来的疑惑和观察记录下来。记录和思考,其实都很累人,但是做了这项工作之后得到的快感,也算是给自己的奖励了吧。
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http://www.cqtrv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