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 经营许可证:L-CQ-CJ00008
023 - 8821 7322
首页>景点介绍>三峡景点介绍>【三峡旅游】黄陵庙门票/开放时间/简介/历史/建筑

【三峡旅游】黄陵庙门票/开放时间/简介/历史/建筑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4日 信息发布: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 游客/发表人:gvfdgdf65gf)
黄陵庙
黄陵庙,古称黄牛庙、黄牛祠,又称黄牛灵应庙,是长江三峡地区保存较好的唯一一座以纪念大禹开江治水的禹王殿为主体建筑的古代建筑群,坐落在三峡西陵峡中段长江南岸黄牛岩下的湖北省宜昌县(现为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矗立于波澜壮阔的长江江边。这里保存有大量珍贵的有关长江三峡特大洪水水位等重要的水文遗迹和实物资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里又是长江三峡地区水位变化的水文资料库。这些资料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正在兴建中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水文依据。

黄陵庙门票
黄陵庙门票:免费

黄陵庙开放时间
黄陵庙开放时间:全天

黄陵庙简介
黄陵庙是长江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黄陵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昔日飘摇欲坠、杂草丛生的古刹,经维修整治已经焕然一新,成为金碧辉煌、橙香醉人的文化场所。铎铎风铃似乎还在述说着长江1870年的那场大水,而巍巍禹王殿则又在见证着新一代大禹人根治长江洪水,高峡出平湖的壮举。在橙黄桔红季节,黄陵庙周围十里橙香,硕果累累。这里是三峡柑桔集中产区之一,著名的宜红橙就产于此地。
为了更好地保护黄陵庙,夷陵区政府对于黄陵庙的修缮和保护从未间断过,从1977年起就正式成立了黄陵庙文物管理处,开始了对黄陵庙的保护工作。1980年代初,原宜昌县(现为夷陵区)政府就多方筹措资金130余万对黄陵庙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进入21世纪,已经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黄陵庙又进行了一次的大规模维修。

黄陵庙历史
历史上有关黄陵庙的传说很多,“黄陵”之称也令人费解。黄陵庙原名黄牛庙,据《宜昌府志》载:此庙为纪念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而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清同治甲子年(1864年)的《续修东湖县志》载:“峡之险匪一,而黄牛为最,武侯谓乱石排空,惊涛拍岸,剑巨石于江中”,又曰“神像影现,犹有董工开导之势,因而兴复大禹神庙,数千载如新。”黄陵庙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从后来的一些史料上可以切摸到它的发展脉络。
黄陵庙中尚存一块诸葛亮为重建黄牛庙而撰刻的《黄牛庙记》,乃碑文云:“……古传所载,黄牛助禹开江治水,九载而功成,信不诬也,惜乎庙貌废去,使人太息,神有功助禹开江,不事凿斧,顺济舟航,当庙食兹土,仆复而兴之,再建其庙号,目之曰黄牛庙。”
1985年,对黄陵庙内的禹王殿进行大修期间,出土了唐代莲花瓣石柱础残片数块,花瓣硕大,似金柱础,同时出土有两件完整莲花瓣石柱础,作工规整,似可证明唐代曾重建过黄陵庙。北宋欧阳修于1036年10月至1038年3月在夷陵(宜昌)任县令时,留有《黄牛峡词》:“石马系祠前,山鸦嗓丛木,……朝朝暮暮见黄牛,徒使行人过此愁!”
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十月初九,陆游在《入蜀记》中云;“……九日微雪,过扇子峡……晚次黄牛庙,山复高峻,村人来买茶菜者甚众。……传云,神佑夏禹治水有功,故食于此。门左右各一石马,颇卑小,以小屋覆之,其右马无左耳,盖欧阳公所见,……欧诗刻庙中。”
1986年,在翻修禹王殿前十二级石阶时,于左边象眼石中拆除石马头一个。马头仅存顶部、眼睛、鼻子、嘴巴、脖子及马铃,其他部位均被打凿成长条规整面,作为象眼石砌在石阶的侧面,石马面部朝内。应是欧阳修当年所见石马无疑。
《东湖县志》卷二十六载:明洪武初,正式封黄牛庙所祀之牛归神,永乐壬寅(1422年)年冬,佥事张思安按部夷陵(今宜昌),闻黄陵江石滩群虎为害,当地设井捕获十有三焉,遂率夷陵守汪善并拜之,感谢黄陵神之灵应默佑做于斯民,并撰《黄陵神灵应碑记》。由此可见,黄陵庙之称应始于明洪武年间。
同治末年(1874年),清典史黄肇敏因专事制作峡江纪游图,于黄陵庙撰刻《游黄陵庙记》,记中云:“考诸古迹,今庙之基,即汉建黄牛庙之遗址也。庙遭兵焚,古褐无存,迨明季重建,廓而大之,兼奉神禹,盖嫌牛字不敬,故改为黄陵……”,又曰:“殿供大禹,楹楚镌万历四十六(1618年)旧州人建,旁有断碑仆地,拂尘读之,乃黄陵神赞颂,正德庚辰(1520年)南太仆少卿的西蜀刘瑞撰,后殿供如道教老子像,云即黄陵神也,座侧立一牛,木质。尝闻国朝宋琬题楹贴云:奇迹著三巴,圭壁无劳沈白马,神功符大禹,烟恋犹见策黄牛,今亡矣。后又一殿,供释迦牟尼像。”据此而知,明正德年间,黄陵庙尚存,不知毁于何时,故明万历四十六年重建,且屹立至今。据上述所载,以及维修过程中发现的遗物、遗迹证明,黄陵庙的确历史悠久,可能始建于汉代。

黄陵庙建筑布局
黄陵庙的占地面积不是很大,建筑也不多,但却有一定的布局,特别是其主要建筑是见证长江特大洪水的实物资料,在长江水文考古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黄陵庙建筑布局大体分为主轴线建筑和附属建筑两大部分。
黄陵庙主轴线建筑
黄陵庙座南偏西40度,庙主轴线上的建筑有山门、禹王殿、屈原殿、祖师殿(亦谓佛爷殿),分别建筑在逐级升高的四个台地上,各台基相距高度约2米左右。
黄陵庙主轴线建筑——山门
山门建筑在海拔75.56米的江边台地上。宋代尚见有两匹石马的山门,清嘉庆年以前为“敕书楼”,嘉庆八年(1803年)重庆府事赵田坤见敕书楼中殿宫墙因多年风雨飘摇而崩塌,宦囊乐输倡导重修,将敕书楼中殿改建为戏台,并撰刻(万世流芳)碑记至今尚存庙中。
《东湖县志》艺文志载,清人王柏心于同治甲子年(1864年)撰写的《补修黄牛峡武侯祠并造像记》中,通篇言及补修武侯们和装治旧像等,只字未提山门毁于洪水或重修山门之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山门在建成后经受了1860年长江特大洪水的考验。但从黄陵庙现存的1874年黄肇敏所刻《游黄陵庙记》中:“至庙,山门已圯,盖同治九年为水所浸,碎瓦颓垣堆积盈地。”的记载,可以推测出黄陵庙的山门应该是毁于同治九年(1870年)即老庚午年长江特大洪水。
黄陵庙现存山门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冬季重新修建的,为穿架式砖木结构建筑,山门外尚有石阶三十三步又十八级,寓意三十三重天和十八层地狱。
黄陵庙主轴线建筑——禹王殿
该殿是黄陵庙现存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修建在比山门地基高19米的台地上,为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八架橼屋。原为灰筒、板瓦屋面,面阔进深均为五开间,面阔18.44米,进深 16.02米,柱网面积295.4平方米,台明高19米,通高 17.74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梁枋上刻记有:“皇明万历戊午孟冬吉旦奉直大夫知夷陵州事豫章吴从哲徵事郎判官将事郎吏目三源候应得本镇善士……同建”。大殿金柱柱础上园额小碑,俗称七寸碑刻字还隐约可见,横批是;“永远万世”,竖刻为“大明园湖广荆州府归州信士万历四十六年□月”。殿正面下檐匾额为阳剂“玄功万古”四字,落款是“崇帧岁次辛巳年季春月敕日立惠王题”上檐匾额阴刻“砥定江澜”四字,落款是“乾隆十四年岁冬己已觉罗齐格题并书”。
1983年,在拟定对黄陵庙禹王殿进行大修的同时,古建筑专家们对该殿进行了科学的勘测和论证,指出“据殿内梁额上的题字,它于明万历四十六(1618年)年重建,清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多次重修,在光绪十七年进行过较大规模的翻修,其主要构架和上檐斗拱仍然是明代的遗存,……结构简练明快,用材经济合理,是明代末期较好的建筑。”“一座单体建筑主要以台明、木构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大殿三大组成部分是完整的明代原物”。这就为禹王殿遭受1860年、1870年长江历史上两次特大洪水而没有被冲毁基本作了定论。
从黄陵庙现保存的遗物、遗迹、水文碑刻、史志记载、民间传说中也可以证明禹王殿根本没有被特大洪水冲毁。
禹王殿内三十六根楠木立柱均保存有1870年水平一致的洪水澄江泥痕迹,且高达37米。水淹波及阑额,下檐“玄功万古”匾被淹浸47公分,立柱黑黄分明,未被洪水浸淹的上端为黑色,即本色;被洪水浸淹过的下端为淡黄色,且澄江泥至今尚敷着在立柱表面的裂缝之中。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们介绍,1870年长江特大洪水的水位为海拔81.16米,秒流量11万立方米。1985年维修中,经科学测量,确认大殿内三十六根楠本立柱上的水浸痕迹是长江三峡1870年特大洪水水位的历史记录。1985年,对禹王殿维修油饰过程中,考虑到其在长江水文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特别于殿内东北角保留了两根立柱未做油漆,作为重要的水文文物标志予以保护。
黄陵庙主轴线建筑——屈原殿
1860年洪水未涉及此殿,1870年洪水进殿水深1米。此殿建筑在比禹王殿基高27米的台地上,清雍正年间已有该殿,咸丰、同治年间重修过,抗日战争时期被国民党三十军所部拆毁烧了。
黄陵庙主轴线建筑——祖师殿
又称佛爷殿,1870年洪水若再涨三步台阶即50厘米,水将进入此殿。该殿建筑在比屈原殿基高15米的台地上,据《游黄陵庙记》提供,此殿始建于明代,且明朝历代皇帝多信奉道教。毁败情况同屈原殿。
据四十年代在庙里当过和尚的杨昌明老人(本地人,1995年去逝)讲:抗战前,庙里主持名宽德,日本人占领宜昌,国民党军队退到庙里驻防,把和尚都赶走了。禹王殿因为存放军粮马料未拆毁,屈原殿和佛爷殿都被拆毁烧了。听老辈子讲,老庚午年( 1870年)洪水大得很,屈原殿齐腰深的水,若再涨三个阶檐坎,就淹到佛爷殿了。
黄陵庙附属建筑
黄陵庙附属建筑——武侯祠
坏于1860年洪水,毁于1870年洪水。该建筑是后人为纪念诸葛亮重建黄牛庙的功德而修,始建年代不详。据《东湖县志》艺文志载,明末祭祀诸葛亮于禹王殿内大禹像背后,候像是巾帼英雄秦良玉(1574~1648年)造,清乾隆三十五年(1772年)前便己有专把诸葛的武侯祠了,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重修,清人王柏心在《补修黄牛峡武侯祠并造像记》一文中记载得极其确凿:“……咸丰庚申(1860年)夏,泯江大溢,祠中水深丈许,缭垣尽圯,像亦剥落不全。”故于同治三年(1864年)郡守聂光鉴会同本任金大镛“巳醵金若干,付主者令装治旧像,补完如初,其橼瓦穿漏者易之,其墙石之颓□者□之,丹青庙貌,将悉还旧观……”
同治三年(1864年)补修的武侯祠则被1870年大水彻底冲毁,祠内壁嵌光绪十三年1887年)罗缙绅所撰刻的碑记中有:“光绪二年创高救生船只,沿江上下拜禹庙及武侯祠肃然起敬,因咸丰庚申同治庚午两次水灾倒塌不堪,缙绅目击心伤……”
武侯祠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罗缙绅重建,原本倚靠在禹王殿左侧台明处,正与禹王殿前檐基本成一条线,基础比禹王殿基低70公分。建筑占地155.6平方米,面阔12.2米,三开间,进深12.58米,四间,穿架式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小青瓦屋面,通高9.6米。
1983年对禹王殿拟定维修方案时,专家们鉴于武侯祠紧连大殿,既破坏了大殿凝重壮观的形象,又妨碍大殿搭架施工,故将武侯祠原物迁建到大殿后东北角,另成轴线。该建筑占地160平方米,祠内表现三国历史故事的塑像和壁画惟妙惟肖,悬挂飘拂的帷幄中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座像,再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形象。
黄陵庙附属建筑——玉皇阁
经过咸丰十年、同治九年两次大水,阁貌已倾颓无存。此阁原建筑在黄陵庙左侧,相距200米,俗称“小庙”,黄陵庙则为“大庙”。阁基比禹王殿低42公分。庙内的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修玉皇阁落成序》碑中云:“夷陵上游九十里,有玉皇阁者,系黄牛辅之伟观,宫殿巍峨与黄陵庙并传不朽,至今百有余年……”由此可知,此阁兴建年代至迟在清乾隆年间,经过咸丰十年、同治九年两次大水“神像则漂流几尽,庙貌则倾颓无存”而阁后尚存咸丰四年(1854年)和尚墓,该墓为石质宝塔形,它经历了1860年、1870年两次大洪水而未倾覆。
光绪十九年( 1893年)重修的玉皇阁于1954年毁于白蚁危害,阁址尚存。黄陵庙明清两代古建筑保留下来的1860年、1870年长江洪水水位的记录与庙内现保存的1874年黄肇敏撰刻的《游黄陵庙记》、1887年的《钦加提督衔湖北宜昌总镇都督府管带水师健捷副营乌珍马巴图鲁罗缙绅》功德碑和《重修玉皇阁落成序》等水文碑刻中洪水记载相一致。《宜昌府志》、《东湖县志》洪水记载与黄陵庙古建筑保留的遗物、遗迹和历史水文碑刻记载也基本吻合。

三峡旅游http://www.cqtrvl.com/xianlu/sanxia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评论

三峡旅游常见问题

游客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留言内容:
提交问题
出境旅游欧洲旅游 日本旅游 澳洲旅游 美洲旅游 港澳旅游 法国旅游 英国旅游 泰国旅游 清迈旅游 曼谷旅游 斐济旅游 埃及旅游 迪拜旅游 南非旅游  美国旅游  希腊旅游 
加拿大旅游 夏威夷旅游  墨西哥旅游 天宁岛旅游 美娜多旅游 土耳其旅游 塞舌尔旅游 柬埔寨旅游 大溪地旅游 新西兰旅游 摩洛哥旅游 
肯尼亚旅游 普吉岛旅游 意大利旅游 西班牙旅游 东南亚旅游 中东非旅游 南北极旅游 毛里求斯旅游 马来西亚旅游 斯里兰卡旅游
报名电话: 023 - 8821 7323(专业接待周边旅游、三峡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团队旅游、各国签证);
工作时间:09:00 - 18:00 (周末、节假日09:30 - 17:30) 全年365天*24小时均可电话咨询
办公地址:重庆市江北区红旗河沟建玛特32-13   渝ICP备07501303号-19
总部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26号光宇大厦8楼
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网络四部 许可证号:L-CQ-CJ00008
Copyright  © 2015www.cqtrvl.com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部份素材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
023-88217323
关键词标签:重庆旅行社,重庆旅游公司,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重庆青年旅行社
重庆旅行社哪家好?重庆地接旅行社有哪些?中国百强国际旅行社,您身边的旅游专家!
监督、投诉、售后电话:023-63805778备案图标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649号
安全提示
俊俊
周周
小雪
隐藏联系方式显示联系方式
24小时咨询电话023-8821 7323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