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重庆是一座充满江湖味的城市,有江湖便会有武林,而林立在重庆街头的早点摊就是个大门派,小面派、油茶党、抄手帮……各式美味在每日清晨集结门徒,于武林中切磋比试,究竟哪派称得上早点江湖中的武林盟主?怕是一时半会儿论不清楚。今天,就随着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小编一起走进重庆的早点武林,了解一下重庆有哪些传统的早点?
纵观重庆早餐界,唯有小面一派独大,大有稳坐武林盟主头把交椅的势头。小面的确“小”,江湖上常以二两为计,要说不少重庆人每天都靠小面“醒胃”,绝不算夸张。蒜水姜末、红油海椒、葱花芽菜……十几味佐料以骨头汤调和,面条起锅,烫几匹莴笋叶或藤藤菜,即是小面。作家曾磊索性直接用小面描写重庆的早晨:“随手一抓,一把水面,几根青菜,三两分钟煮毕,五六分钟下肚,小面之小,莫过于此。”
重庆的小面摊遍布在城市的犄角街巷,一口烧着滚水的锅,几条长凳,一桌热闹哄哄的调味料。至于在灶前掌勺的究竟什么来路,家庭主妇、下岗职工、打工游民、退伍军人……没人在乎其出身和过往,引得吃客穿街过巷而来,无非是他们一手下小面的绝活儿。
而重庆人之于小面的情感,同样粗暴得可爱。小面摊的老板多是冷面寡言的“袍哥”,客人进来不加张罗,像本地人一样招呼一声“二两小面!”,热情的时候也不过是回一句“要得,个人找位子坐。”但是递出来的那碗小面绝对是麻辣火爆,滋味豪迈,万般功力都隐在一碗红油中,还真像是隐居江湖的侠士。当然,小面派的拥趸才不计较态度几何——什么都比不过胃里舒坦。
别看小面只是一碗简易素面,市井的味道在民间智慧的加持下,也生出万般变化。食客一回生、二回熟,根据自己口味锁定小面的风格,自然催生出小面派里通用的“行话”。“提黄”,面条早些起锅,口感硬一些;“汤宽”便是爱喝汤的主儿;“干溜”,则是不加汤的干拌吃法,口味更重些;“重青”,老板烫菜的时候会多放几匹;“多麻”,清早用麻辣刺激味蕾,也是江湖老手;“免红”,不加辣椒?你是“卧底”吧!
虽然小面派大有席卷江湖之势,但门派大了,内里也不会一团和气,免不了明争暗斗的“派系”之争。
芽菜党VS 榨菜党
小面之“小”实际指的是素,菜码里除了当季青菜之外别无其他,豌豆、杂酱、牛肉等一切全是邪教异端。即便朴素至此,小面派依旧能围绕调味是用芽菜还是榨菜争上几回合。通常面馆里都会备齐两种,但也有泾渭分明的“菜系之争”,有的坚决只用芽菜打底,有的则对榨菜不离不弃。其实二者皆为芥菜一科,芽菜为叶,榨菜为茎,口味之间确有差异。
喜食芽菜的系别迷恋其清嫩的味道,腌制的酱香里透出微甜,经由岁月沉淀后依然保留着叶间的清新味道。芽菜的清甜在一碗麻辣重口的小面里自然是被掩盖的,但却能将整碗小面尖锐刺激的味型转向醇厚,委实妙不可言。
至于榨菜,因其味淡,比之于芽菜调味的功能来说,更像一名低调的龙套选手,从不喧宾夺主,供应一口鲜香爽脆的口感而已。
汤面党VS 干溜党
传统的重庆小面其实便是一碗麻辣红油汤面,红油佐料的重要性自不用说,想要做一碗称职的小面,还少不了一勺小火久煮细烹而成的大骨汤。讲究的店主还会在猪骨里加些鸡骨甚至是鲫鱼,那简直是人间至味了。有了这口浓醇的汤底映衬,单一的麻辣添上鲜香,是要让人捧着整碗红汤喝出底朝天的节奏。
在吃小面的群体中,汤面自然是主流,但喜欢干溜的拌面党也是大有人在。干溜便是面里无汤,面条直接裹上佐料入口,适合口重的食客。因少了汤底调和,在调味这道工序上,好的店家明白要将滋味处理得更为多样且饱满。干溜小面类似宜宾燃面,只是比燃面清爽几分,面条里残留少许汤水,像一碗简化版的燃面。
| 七村姊妹面庄
地址:九龙坡区杨家坪正街2号
| 梯坎面庄
地址:江北区建新东路16号附5号
| 板凳面庄
地址:渝北区松石支路112号附31
| 大溪沟梯坎面
地址:渝中区大溪沟菜市场吴抄手对面巷子内(近大溪沟工行)
虽说小面派几乎成了街头主流,却依旧难挡其他汤面百花齐放的势头。主营小面的面馆里,通常也会挂出抄手、酸辣粉等名牌供食客变换口味,因此小面派与汤面派绝非剑拔弩张的架势,反倒遵循着“求同存异、共荣共生”发展原则。在汤面派里,具体能分出如下分支:
抄手帮
因为带上汤水,抄手帮也被汤面派收入门下,成为实力强劲的分支。重庆的抄手类似馄饨,与其相比,肉更多皮更厚,形似一只元宝,讨喜的很。
当地人吃抄手跟吃小面一个道理,虽然面馆里也供应清汤抄手,但是抄手帮的默认选项仍旧是麻辣的红油,趁热吃、蘸满了红汤吃、追着花椒末吃,味不重不罢休。其中的老麻抄手,一碗吃毕满嘴从内至外的麻爽,追求刺激的吃客对这种味觉挑战乐此不疲。
| 吴抄手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
| 金抄手
地址:九龙坡区建兰路兰花小区四小区
| 惠氏抄手
地址:较场口三峡银行旁,日月光中心对面
| 张抄手
地址:江北区兴隆路26号欧街数码大厦内
酸辣粉帮
除了重庆市内,酸辣粉还是一碗踪迹遍布全国的汤面,普及程度远超小面,“打得一手市场推广好牌”。在重庆吃酸辣粉,似乎永远是纸碗装,客流量之大以至于刷碗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下单的密度,索性江湖到底。在各大商圈的美食街巷里,总有一群人端着纸碗,在路边一面嗦粉一面以手扇风散辣,堪称酸辣粉帮最显著的群体画像。
在不少景区中,贩卖酸辣粉的摊位旁还要支出一个手打酸辣粉的展示区:通常是名老汉一手持漏瓢,气沉丹田,另一手发劲,有节奏地拍打瓢中红薯粉团,筛出一根根红薯粉来。明着说,我们家的酸辣粉纯手工制作,童叟无欺。
不过供应早餐的摊铺里根本不屑于这些花把势,进店的吃客识得嘴里好味道,粉条好不好,一吃便知。晶莹的粉条柔韧劲道,被酸爽麻辣的红油包裹,几口下去就能红肿了嘴皮子,却依旧停不下筷。
| 好又来酸辣粉
地址:渝中区解放碑好吃街排队最多的窗口
| 雷家老农民手工粉
地址:沙坪坝区小新街29号三峡广场底商
| 赵大妹酸辣粉
地址:巴南区李家沱正街160号
油茶派
重庆的早餐江湖中,油茶派像是退位让贤的长老,属于老重庆的盘中记忆。油茶不是茶,而是一碗油炸馓子就米糊的羹粥,是过去重庆人在艰苦生活里的美味创作,实惠解馋且充饥。
如今,在晨间时刻寻觅一碗油茶的吃客依旧不少,人们总是乐于缅怀原始简单的古早味。油茶以米糊做底,花椒油和辣椒面调味——生于斯长于斯的“江湖中人”,从古至今都迷恋着麻与辣的味道——香酥的花生和黄豆是辅料,正主儿是掐碎的馓子,堆成金碧辉煌的“冒儿头”。用调羹略加搅拌,咸香可口的米糊在油脆的馓子外糊上一层外衣,粘稠鲜亮,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爽滑口感。叫人不由呼呼几勺吃进肚里,五脏六腑跟着暖和起来,个中滋味是个老重庆都懂得起。
| 无名油茶摊
地址:重庆北大阳光医院对面下坡楼梯处
| 后堡油茶
地址: 南岸区南坪正街83号(沁园蛋糕旁)
| 峨眉仙山豆腐脑
地址:江北区观音桥北城天街2号天天尚街内(近建新南路)
| 人和街眼镜油茶
地址:渝中区人和街四十二中门外
走进早餐小摊里享受一碗醒神的汤面粥羹自然巴适,但也免不了移动作战的快节奏时刻,此时便是糕团派的天下,走哪吃哪的游击战术是派中绝技,有一份热乎的糕团傍身,攒劲儿。
白糕帮
重庆的白糕并非此地的专属味道,在云贵川一带均是常见的早间小点,重庆人常常会称其为“泡粑”,如此,便像是打上一份独有的重庆印记,耐得起细细揣摩回味。
白糕看起来其貌不扬,寻常的糯米糕团顶上三点红印唤起食客的旧时回忆:“白糕、白糕……”沿街卖白糕的小贩挑着担,担上笼着被蒸汽浸透的蒸笼布,空气间隐约闻得见糯米的清香,还有几丝富于回味的甜。
| 白糕通常在各大超市的白案窗口贩卖,重庆人常会买回家里作为早餐食用。
糯米团是上海的舶来品,但并不妨碍随性的重庆人为其献上热情。实际上,在精致的上海,连带着市井的糯米团也透着些许嗲气。传到了重庆,却被豪迈的码头文化同化,多几分江湖意气。
重庆糯米团没有甜咸之争,卖的都是甜味的团子。糯米中央照例裹着酥脆的油条,只不过外层换成了白糖的黄豆粉,大概也是彼时人们对于甜蜜滋味的向往所致。白糖粒和油条噶嘣儿脆,黄豆粉绵密地把美味送进口腔各个方位,无一遗漏,所谓唇齿留香,便是此番体验吧。
| 春森路糯米团
地址:渝中区学田湾正街59号春森路社区门口
| 冉冉名小吃
地址:渝中区临华路与名仕城支路交叉口南50米
熨斗糕帮
在糕团派里,熨斗糕一帮是土生土长的重庆崽,因烤糕的容器形似过去的老式熨斗而得名。用米浆调成面糊,浇入铁质模具里烘成形,敦实可爱。
传统吃食总是朴实,熨斗糕内里不带任何馅料,不过外层的酥脆与内芯的绵软湿润形成鲜明对比,化在嘴里微甜,还透着发酵后的酸,是老一辈心里最念叨的寻常味。
| 哑巴熨斗糕
地址: 渝中区较场口磁器街(近较场)
| 无名熨斗糕1
地址:和平路133号楼梯旁
| 无名熨斗糕2
地址:建新北路39号附7号附近
重庆旅游http://www.cqtrvl.com/xianlu/chong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