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去南京-我自在我快乐【游记】
趁着五一假期,在行者上发了路书,便得到不少骑友的反响,然而由于时间和行程合不上,最后只是与一位河南骑友作伴一同骑行南京。360KM的行程,从上海出发,途径苏州,无锡,常州,夜宿常州,第二天沿着G312继续向西,路过丹阳,句容,抵达宁城。
连日的雨像是突然发了善心一般,兀地就在出发那天停了下来,一时间烈日当空,气温也猛的升上26度,午后更是晒得人睁不开眼,一路补水喝掉不知道多少瓶,G312苏州段仍在施工,绕过过道,取小径,途径千灯古镇,甪直古镇,一路风景如画倒也是一场惊喜。
夜宿常州,在一个公园搭下帐篷,一夜无梦,早早的就被园内此起彼伏的鸟叫声叫醒,叽叽喳喳,许久没有听过这样清脆的鸟叫,也许久没有在清晨起来看见那样迷雾漫漫的湖面,早起健身的老人吆喝着一边甩着手臂从小道走过,不紧不慢的伸展着身体的各个部位,夜间的露珠停在那青翠的叶脉上,微风拂过,落在脖颈间,唤起一身清醒的凉意,抬头看看那叶缝中的朝阳,那一刹,这个世界美的让人心醉。
抵达南京城已是傍晚时分,骑友的朋友备好了一桌酒菜,回到旅店收拾好便一同去吃了晚餐,许是照顾我的原因,点了几道清淡的家常菜和鲜美的鱼汤,还有此时南京城每家餐馆都必备的盱眙龙虾,红红的一盆虾子,热气腾腾,香味扑鼻,诱人食欲。去虾头,虾身取下,前头剥下一些虾壳,从尾部一捏,整个虾肉就挤了出来,凑嘴上前用牙齿轻咬拖出整条虾身,肉肥美而鲜香,一时间,麻、辣、鲜、美、香、甜、嫩、酥、肥、亮各种触觉与嗅觉以及感官的交融混合,只有那舌尖才能深深体会到那种满足。
南京城内满大街都是法国梧桐,高大茂盛浓密,其渊源追溯到民国时期,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去世,根据他生前遗愿,将安葬在南京钟山。1928年奉安大典时,南京政府辟建了中山大道和陵园路,宋庆龄以一块大洋每株买下数千棵法国梧桐,加上上海法租界工部局赠送了1500株,栽种在街道两旁,成为最初的梧桐大道。此后,在实行《首都计划》时期,蒋介石又买了两万多棵法国梧桐,遍种南京街头。南京的梧桐,最多时曾达到20万棵。
还有一种说法,则说的是蒋介石与宋美龄之间的美谈。80年前,宋家三小姐在总统府不经意回眸,隔着门帘望见一个光脑袋戎装男人,就此动了芳心,几年后,那个男人不远万里运来了她所钟爱的悬铃木树种,从美龄宫一直洒到中山北路,满街的梧桐树,都是他为她中下的情和爱。
高大而茂盛的梧桐,就这样洋洋洒洒的从街头到结尾,拐个角,却又出现在下一条街道,青翠而浓密的叶,硕大而壮实的根,相交呼应的枝,两旁的梧桐奋力向上伸展着,交汇于街道上空,绿叶攀爬而上,尽情的生长,走在遮天蔽日的林荫大道上,阳光透过叶缝投下点点光斑,叶影随着轻风浮动,光与影相互变幻着形状和大小,两旁仍旧屹立着几经破坏但却得以残留的破旧的民国建筑,静默着看着这人世间的悲与喜,车辆匆匆驶过,行人眼前擦肩,那些光斑打在地面上,车窗里,行人的背影上,多年前,它也是这样,停在每一个不知名的行人上,多年后,它仍旧这样,落在每一个擦肩而过的背影里。那些梧桐,就这样看着这座城的生与死,悲与喜,苦与乐,一直看着,就这样看着,恍然间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了,此刻犹如置身于那几十年前的街头,依然是那样人潮汹涌。
历史变迁,谁也不知道当初究竟是谁为谁种下了梧桐,而这满大街的绿意,却是真真的寄托了许多人的思念,这南京城若不是令人牵挂的地方,又何以让人念念不忘。
与好友一同去高淳走老街,那里曾是附近一带最繁华的集市,一路飘着桂花米酒的清香,熙熙攘攘的游人,小小的门槛进入踏出的步伐络绎不绝,小贩的叫卖此起彼伏,穿街过巷,处处相通的巷口不经意就走进了寻常人家,晾着衣裳晒着布鞋,门前总有一些传统的辟邪之物,午后与老人们一同听一曲《贵妃醉酒》,晒着暖阳,搬一张小板凳,仰头看着戏台上那些入戏的戏子,舞着得劲的身段,唱着流传一世的名曲,甚是惬意。
自然是少不了夫子庙的,各地慕名前来的游客不少,带着金榜题名的心愿。秦淮河畔停着满满的船只,水不清,绿的青翠,许是浑浊的翠绿,但看着却是让人舒心的。六朝古都的繁华,仍可得见,白墙黑瓦,隐隐藏着十里秦淮的辉煌,那达官贵人的府邸,那文人墨客的庭院,那曾在歌伎嘴里吟唱的曲调,仍在这世间存在着,只是那不知亡国恨的商女,早已灰化成土,而那旧时的堂前燕,亦不知飞去了何处。
离开南京城的那天特意空了一天时间去纪念馆。悼念广场内十字架外形的标志碑,刻着南京大屠杀时间发生的时间,1937.12.13,旁边有“倒下300000人”的抽象雕塑,纪念馆属黑白色调,呈平顶半地下墓室形,主要是史料陈列,日军屠杀现场,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等,以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为幸存者的名册、证言等。
在黑暗之中沉默而肃静的看着,走着,双手紧紧抓着,一幕一幕,那鲜明的历史烙印,就这样刻在心里,那些真实而残忍的画面,一幅一幅的呈现在眼前。我无法想象在那战火之中被残忍杀害的平民所面临的恐惧,更无法理解那些丧心病狂令人发指的行为,而我们同样身为人,如此冷血的夺取一个人生命的行为,我无法想象。然而让我更为悲伤的是,那些看着自己同胞被残忍杀害,在这样血淋淋的历史文物面前,仍旧可以笑着,大声交谈,可以肆无忌惮的开着闪光灯拍照,甚至站在一幅被日军炮弹炸死的六岁儿童照片前自拍的中国人,而面对一名在馆内大声讲电话满嘴脏话的青年男子,我几次示意,却反被指责多管闲事,我气愤的掉泪,可却孤单的无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教训,有些人永远都学不会,总以为祸不在自己身上便能高枕无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又如何谈得上指望他们能居安思危,那些指责当局政府把自己教育培养成奴性的人,又何曾想过人本身就该有自己的个性与坚持,社会再打磨,现实再残酷,你都可以坚定自己,何以抛下自我却反倒怨这社会不如人意。我想当哪天中国人学会尊重历史,学会对尊重那些逝者,真正懂得了血浓于水,真正能体会到感同身受,真正明白了团结和爱国的意义,中国人,才能找回属于中国人的血性吧。
沉重的话题不宜长谈,我也不过是一己之见,过激之处还望谅解。出行一程,必然少不了当地的美味。惦记着的鸭血粉丝汤没有喝到,倒是意外的发现其实牛肉粉丝汤也是一绝,一路拿着手机导航到处找老字号门店,清早跟着一群老人走进小巷,总能找到让人惊喜的美食,要说真正的美味,谁也不如当地老人清楚,年久的岁月,带不走一种味道,那便是他们脑海里最初的记忆,岁月变迁,世事多变,许多人和事早已不在,而那些时光里味觉的记忆,却寄托了更多的情感,吃着想念的食物,舌尖的味觉唤起了那相关的记忆,时过境迁,感慨万千,想起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年,一口汤,亦能让人泪流满面。
“秦淮八绝”虽未尝遍,但蒋有记的牛肉粉丝汤,牛肉锅贴,奇芳阁的什锦菜包,鸭油酥烧饼,麻油素干丝,鸡丝浇面,莲湖糕点团的桂花元宵,五色糕,朝天宫附近安乐园的干丝,什锦菜包,牛肉撒汤,也足够我回味了。虽然不知道算不算最正宗,但依个人口味,味道是让人留恋的。
南京行到此就告一段落,这期间朋友的热情款待,也让我备感温暖,这夏日,烈阳当空,南京城却一片清凉。脚下走的路不过是一场旅行,一段游人的心情,而那些让人温暖的人心,那些让人牵挂的街角,那些让人留恋的味道,那盛夏的梧桐,也变成了我的一种牵挂,从此我的梦里多了一个南京城。
PS:去南京没有带相机去,用手机拍了一些照片,回来做了一组图,配上自己喜欢的一些电影台词。
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官方网站:www.cqtrv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