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宜昌
照片我拍的很差,没有构图、光线散漫、角度平直。但我很想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带你们看看这座我出生成长一直到现在城市,看看这个我喜欢的地方。
我觉得对于一个地方最高级的评价不是「我想去」,台湾香港北京澳门,南洋欧洲中东美国。而是像我七老八十的爷爷奶奶说的这样。不是原话,大意如下。
「这一辈子活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劲儿了。什么都不想要,什么都不想干也干不动了。非要问我有什么念念不忘的事,只有一件。像我爸我妈一样,你们这些小的可以给我们办个漂亮的后事,最好埋了别烧。实在不行,灰也别放个瓮子里,给我带到滨江公园撒了。以后我去遛弯儿也少走两步路」
对,就是这样。生在这儿,长在这儿,如果可以,让我也死在这儿。我大概只有几岁的时候就知道这块黑板和这个无名诗人,照相的当下是第一次见到真人。不定期更新了这么多年,好像一个古老的微博的概念。可以看到落款处的日期是2015.12.27我大概只有几岁的时候就知道这块黑板和这个无名诗人,照相的当下是第一次见到真人。不定期更新了这么多年,好像一个古老的微博的概念。可以看到落款处的日期是2015.12.27有才华的年轻老板弄了一辆废弃的公共汽车,精心打造出了一个有腔有调的咖啡馆。我问过了,没办法开走的。现在停在大南门的江边,下车两步就是长江水。
这是我在宜昌市内最喜欢的建筑之一,就在那个公车咖啡下游大概一公里的地方。也是无敌江景,每次从这里路过都会想象如果住在这里生活该有几多写意。顺口一说,另外一栋最喜欢的建筑是宜昌市商务局,后面会有。
从没进去过的南榭,真是个好名字。能力有限,实在是难以查到是谁取的名字以及有何含义。
在福绥路上的老街,正宗地道的宜昌老城区。这块牌匾也是我拍照的时候才发现,即使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当下还有人在保护已经脆弱不堪的人文关怀,有心了。在福绥路上的老街,正宗地道的宜昌老城区。这块牌匾也是我拍照的时候才发现,即使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当下还有人在保护已经脆弱不堪的人文关怀,有心了。
据说是日据时期留下来的葡式建筑,这好像是最后一幢了?照片拉大可以看到圆顶窗框和露天阳台,我也不懂建筑,但这个建筑看起来就有异国风情。据说是日据时期留下来的葡式建筑,这好像是最后一幢了?照片拉大可以看到圆顶窗框和露天阳台,我也不懂建筑,但这个建筑看起来就有异国风情。
应该很多地方都有这个东西,宜昌叫做顶顶糕。怎么评价呢?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店名是我觉得宜昌市内最好的一个店名。可以看到后面的院子,那都是宜昌卫校和附属医院的地方。所以这个餐馆的名字叫【味笑】,很遗憾没去吃过,不知道好吃与否。
春节近了,只有这种老房子还在坚持贴春联。值得一提的是这栋房子只隔CBD一条街,差不多五十米左右。一新一旧,都是宜昌不同形式的美丽风貌。老房子都被拆的所剩无几了,希望新房子里还能有些地方留给传统精神让它传承。
过早标配。面是爽滑筋道的碱水面,奶是本地工厂生产的新鲜奶。当然还有中配加个煎蛋或者肉沫,甚至高配花面(牛羊肉,猪牛肚以及肥肠随意搭配)。还有个自定义配置,这个品质就要看你们家昨天晚上有什么剩菜了。
江畔的冬日清晨如果不起雾才奇怪。我相信那些号称锁水保湿的美容产品,因为时至今日姑娘们确实都越来越好看了。但我更相信这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这浓厚的雾罩(宜昌话,轻声)才是最高级的化妆品。
宜昌市儿童食品厂的旧址,从横幅内容应该可以看出正在拆迁谈判。软糯香甜的绿豆糕和酥脆咸鲜的夷陵酥是我个人最爱的两个童年小食。其实门市部现在还在营业,在时代广场不远处的环城东路上。
招牌和锈迹斑驳的铁门告诉我这至少是上个世纪的感觉了。书店二字是用繁体字写就的,和平除开本身的含义之外另外一个用意在于这间书店所在的小巷名字。小巷名叫平和里。
西陵区民间艺术协会。比较可惜的是依托于这间餐馆存在,门口那张没拍清楚的展板上的内容是「西陵区第二届民间艺术作品展示会」。第二届了,加油。当下这个节骨眼,别说走向世界了,冲出西陵区估计都困难。只能说别让这种艺术形式死在我们这辈人手上吧。
我个人倒是经常穿这条色古香的巷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巷尾可能会有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别说还真碰到过几次)。基本很少在这条巷弄里碰到年轻人,大都是像图里这样的颤颤巍巍的老人家。右边的吊脚楼是个餐馆,左边的堰墙背后就是宜昌市政府。
上文提到的另外一栋我最喜欢的建筑。前面可能说得不对,这里可能不是宜昌市商务局,我不确定。独门独户的小院,像极了上海外滩十里洋场上的小洋楼。总感觉何书桓就在这个门口等陆依萍,雪姨在这里一边敲门一边破口大骂。门口的竣工牌上写的是「宜昌市保护欧式建筑群」。
宗教讲究的是虔诚,我这个角度算是给你面子了,稣哥。我喜欢叫他稣哥,因为这听起来就像Sugar,希望他能给信徒们带来蜜糖一般甜美的生活。平安夜的晚上人还是多。说信教的人突然变多了我是不信的,说这几年生活水品提高了有钱有闲有能力凑热闹的人变多了我是相信的。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可能也是稣哥的功劳吧。
桂花大饼,可爱的老板和老板娘不愿意出镜。每天从七八点一直排队到下午四五点。肉饼好吃,排过队会更好吃。不到五平米的店里挂了两幅字,落款是个叫「夷陵野人」的书法家。在大润发往天主堂这个方向的小巷里头。家里小的不愿意学这个手艺,外面请的人也没这个心思,老板很恼火这个手艺接替的事情。
萝卜饺子,我比较肯定只有宜昌有。这应该是整整影响了好几代人的零食,可能是零世界的刘德华。我不爱吃,但这个摊子也是通常要等很久。
这个公园曾经闲置过一段时间几乎全部游乐设施都停业了,后来又被重新开发了一次,但是游乐设施依然没有还原,那个可以摸到市内最高点的摩天轮是再也没有机会坐一次了。不过位置不太好导致游人不多还是有它的优点,这种四下无人、万籁无声的感觉实在太棒了。给我一本书,一瓶水,几个面包和一个充电宝的话,我可以在这里摸上一整天的鱼。
烈士陵园本来就在东山公园里面,算是园中园。为什么单开一篇另起一行呢?因为人民战士的尊严大于一切。这不是自干五或者别的什么政治言论,这只是对于为我们创造这长达半个多世纪和平年代的他们的尊重。推荐你们看看《战争与和平》,看不进去书可以看电影《战争之王》,书和电影都看不进去也没关系,玩一款叫做《这是我的战争》的游戏。相信在这以后,你大致能明白和平年代有多么珍贵和来之不易。最后,这比也没能给战士们带什么好烟,实在有亏。希望明年再来,好烟好酒一切都有。战士们,新年快乐,手动敬礼。
最后,大家新年愉快
-----------------十分羞耻的原答案---------------------
这是两年前我自己的一条朋友圈。
我们长大了。
三江轮渡。顶顶糕。三峡商城。百货大楼。中山路。东山公园。宜昌站。只有一个校区的二中。
解放电影院。西陵剧场。没得喷泉的夷陵广场。一块二的小面。五毛钱的凉虾儿。
环城北路小学。宜昌市聋哑学校。没有高楼的一医院和二医院。江边的宜昌广播电大。
亚洲广场那里,以前有个网吧起过一场大火。
我已经忘记欧阳修公园以前是什么了,依稀记得二路车东门一站在那儿,旁边是个二层影楼。
cbd应该是搬走了一大片人,不知道他们搬到哪里去了。
钟楼还在,但是怎么看都没有旁边那个新修的气派。
我们这么大的应该还知道陶朱路这个名字,再小一点儿的应该就没听过了,夜猫子们可能会略微有点儿难过吧。
隆中路和康庄路现在叫隆康路,出门办事问一个年轻的路人妹子隆中路小学的位置,得到的答案是只知道隆康路。
地道的宜昌话用法,我只会说客七包和倒拐头,其他的宜昌话好像只是变了个调的普通话。
初中用过三年的教室早就已经不在了,听我妹妹说他们现在三个年级全部在一栋楼里面。
这一切也就十年。
那么,再见啦。
转载至作者:Lily 版权归作者所有
重庆中国青年旅行社官方网站:www.cqtrvl.com